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抓住“牛”机遇,壮大牛产业!通辽出台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

  • 可喜可乐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144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22/6/21 10:51:05
  • 来自:内蒙古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通辽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


政策解读


通辽市推动肉牛产业

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

(2022-2025年)






为贯彻落实通辽市国家高质量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总体建设部署,加快延链、补链、壮链,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,制定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。方案都有哪些任务目标、又有哪些重点任务、小编带您了解。



任务目标




2022年,牧业年度全市牛存栏达到350万头,其中能繁母牛170万头;日历年度肉牛出栏120万头,市内屠宰加工15万头,母牛繁殖成活率达80%,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48%以上,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;到2025年,牧业年度牛存栏达到400万头,其中能繁母牛220万头,日历年度肉牛出栏150万头以上,市内屠宰加工60万头,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%以上,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。


工作重点




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


1

建设国家级种源基地

加大种公牛特培力度,确保在肉牛选择指数、基因组选择指数全国前100名种公牛中分别达到15头和30头,保持全国领先地位。优化种公牛群体结构,优质种公牛存栏达到180头以上,年内更新种公牛30头,更新种公牛自主培育率达到60%。加强种公牛饲养和冻精制作工艺科技创新,全年生产优质冻精300万支以上,满足肉用牛、乳用西门塔尔牛冻精需求。积极争取各级良种补贴资金,确保200万支良补冻精及时采购、精准配送,确保完成母牛冷配130万头;到2025年,优质种公牛存栏300头,年生产优质肉牛冻精达到400万支。完成母牛冷配170万头。

2

规范牛冷配改良秩序

严格执行清群督查制度,重点督查偏远冷配老盲区、新增规模母牛场、季节性流动牛群和新增母牛养殖户的清群情况。严格按照《通辽市良种冻精区域化布局方案》,分配和使用主渠道配送的良种冻精。加强冷配行业管理,严禁滥引冻精、乱收配种费、无证上岗、无配种记录等行为,对违反相应行业规范并造成不良影响的冷配技术员取消其从业资格。积极推动牛冷配全覆盖,重点加强冷配站点和液氮罐等配套设施建设,加大配种员培训力度,强化北部牧区冷配改良工作,2022年北部牧区冷配率力争达到70%以上,2023年实现冷配全覆盖;到2025年肉牛良种和改良种比例达到97%。


3

强化牛冷配技术措施

坚持西门塔尔牛改良方向不动摇,坚持牛冷配方式不松动,适度在局部开展其他品种杂交实验。对全市现有冷配技术员实行全覆盖式培训,逐步培养集冷配、防疫、养殖、饲草料种植等技能于一身的养牛明白人,推动配种员、防疫员、基层兽医三员合一。对规模养牛场自聘冷配技术员进行调查摸底、考试考核、规范发证,纳入一体化服务管理。市农牧局要研制肉牛全程饲养信息化管理软件,压实肉牛配种员数据收集和录入责任,启动母牛良种登记和肉牛质量追溯工作。


4

培育科尔沁肉牛新品种

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畜研所、中国农业大学生科院等科研团队的深度合作,依托自治区科技专项、“科技兴蒙”等项目,整合科尔沁肉牛种业、高林屯种畜繁育中心等育种资源,采用全基因组选择、胚胎移植等现代育种技术,加快科尔沁牛新品种培育。2022年育种核心群母牛达到200头,2025年实现新品种命名验收。


强化肉牛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建设


5

持续推进母牛繁育场建设

鼓励母牛适度规模化养殖,加强标准化母牛繁育场建设,通过政府引导、项目支持等方式,推行统一规划设计、统一养殖设施、统一饲养管理、统一程序免疫、统一粪污处理“五统一”模式,实现标准化养殖、精细化管理。启动科尔沁牛挤奶示范点建设,通过合作社、股份经营或独资办场等形式,整合乳肉兼用型母牛资源,逐步实现母牛统一饲养管理、统一挤奶销售。2022年建设适度规模化标准化母牛繁育场20个、科尔沁牛挤奶示范点10个;到2025年,建设适度规模化标准化母牛繁育场110个。

6

力促育肥牛生产上台阶

推动育肥牛标准化养殖,完善并推广《科尔沁肉牛品种要求》等28项地方标准和科尔沁肉牛“蒙”字标标准,重点引导规模养殖场(户)率先按标生产,推进标准落地。积极引进龙头企业、社会资本,盘活利用现有闲置规模化养殖场,开展深度育肥。鼓励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形成利益联结体,实现前期育肥、深度育肥、屠宰加工有机衔接。以新建、改建、扩建规模育肥场为主,以育肥牛专业村改造提升为辅,通过金融扶持、项目支持,2022年全市育肥牛饲养量要达50万头,其中出栏达40万头,新建、改扩建千头育肥牛场10个、万头育肥牛场5个,建设育肥牛专业村2个;到2025年,全市育肥牛饲养量达到60万头,新建、改扩建千头以上育肥牛场50个,新建、改建万头育肥牛场20个,建设育肥牛专业村10个。


7

培育肉牛养殖示范场(户)

市旗两级利用秸秆综合利用、粮改饲等项目资金,重点支持示范场(户)基础设施建设。以示范场(户)为标杆,组织全市养牛户进行现场观摩学习,推动全市肉牛养殖向标准化、规模化方向发展。2022年每个旗县培育养牛示范场3~5个、示范户5~10个;到2025年,全市培育养牛示范场10~12个,示范户12~15个。



强化肉牛饲草料保障体系建设


8

建立现代饲草产业

积极推广优质高产青贮玉米品种,发挥“粮改饲”项目撬动作用,引导养殖户在基本农田种植青贮,实现集中连片全程机械化种植收储。推广秸秆“三化一贮”,发展秸秆机械化揉搓打捆储运产业,重点推广玉米脱粒和秸秆粉碎黄贮一体化机械收储模式。加强牧区围封禁牧,建立健全草牧场保护、机械化收获、饲草料应急储备库建设等机制,加大苜蓿、燕麦等优质牧草种植。2022年全市饲草种植面积达到550万亩,其中青贮500万亩、人工种草50万亩,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达到68%,粗饲料供给量达到2400万吨以上;到2025年,全市饲草种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,青贮稳定在500万亩,人工种草50万亩,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达到80%,粗饲料供给量达到2800万吨以上。

9

推动饲料产业一体化

通过大型牛企自办饲料厂、养殖协会兴办自律性饲料厂、社会资本新建饲料厂、兴建饲料工业园区等多种方式,大力发展饲料产业。年内饲料产能达到500万吨实际加工产量达到200万吨。举办“通辽市肉牛营养技术培训班暨反刍动物营养高峰论坛”,组织推介科尔沁牛饲料十大品牌。加强饲草料生产加工技术科技攻关,制定科尔沁肉牛饲料标准,研制开发青贮育肥牛的饲料配方。



强化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


10

加强肉牛疫病防控

各地要落实疫病防控资金,确保疫苗、药品、物资、防疫员工资及时足额拨付到位,不得挤占、挪用,滞留。要保证防疫免疫质量和密度,对口蹄疫、布病、牛结节性皮肤病、炭疽病等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%。完善病死牛无害化处理机制,推行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保险联动,建立“场户送交、镇设站点、流动收集、集中处理”的病死牛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;到2025年,每个旗县市区建设一处县级病死牛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并投入使用。


11

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和综合执法

依托东部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等实验室,开展兽药、饲料等例行监测、专项监测;强化产地检疫、兽药经营、肉牛运输交易、冻精市场等重点领域监管,完善市、旗、乡三级监督管理、检验检测工作网络,提升监管能力;理顺农牧业行政执法体制机制,明确内部责任分工,严厉打击非法倒卖来源不明、品系不清劣质冻精,添加饲料违禁品,制售假劣兽药等违法行为,确保产业健康发展。



强化肉牛屠宰加工体系建设


12

大力培育屠宰加工产业集群

肉牛深加工企业重点打造科左中旗、科左后旗肉牛产业聚集区,加快科左中旗肉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,支持旗县申报各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、现代农牧业产业园,加强园区建设跟踪评估,推动实现产业集中、集聚、集约发展。大力开展园区招商、产业链招商、以商招商,落实各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,鼓励通过兼并、重组、租赁等方式,盘活现有屠宰企业加工产能。积极引进皮革加工、熟食品制作、生物制药等配套企业,利用牛皮、牛骨、脏器等屠宰副产品,生产皮革、陶瓷、熟食品、方便食品等产品,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。


强化市场流通体系建设


13

加强交易市场及肉牛调运管理

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市场交易肉牛疫病检测,官方兽医依据现场临床检查情况、免疫情况和第三方检验报告开具运输检疫证明。进一步明确交易市场管理主体责任,强化交易市场防疫条件审核,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,降低交易中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。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第2号公告精神,严禁用于繁殖的母牛、用于育肥的架子牛从动物疫病高风险区向低风险区调运,用于屠宰的育肥牛严格实行从交易市场(或养殖地)到指定屠宰厂“点对点”方式调运。各级农牧业执法机构要对无证牛进入市场交易,混淆育肥牛、繁育母牛、架子牛概念开具虚假“点对点”证明,凭空开具运输检疫证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。


14

开拓牛肉制品销售外埠市场

坚持打草原牌、走绿色路锚定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,鼓励支持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开设线下优质旗舰店和大中型社区专柜,推动科尔沁牛以二分体或产成品方式参与国内市场竞争。依托天猫、京东等电商平台和抖音、快手等直播平台,支持引导加工销售企业参与“直营+线上销售”的市场竞争。鼓励屠宰加工企业提升改造现有常温仓储设施,大力建设保鲜设施设备、购置冷链运输车,推动实现本地屠宰、冷链运输、鲜品上市。



强化肉牛产业科技和服务体系


15

加大科技培训力度

定期举办科尔沁农牧大讲堂,邀请中国农科院畜研所、中国农大、内蒙古农大、民大、市农牧科研所等科研院校的行业知名专家开展高层次专题讲座,培养市旗骨干师资队伍。组建市旗两级讲师团开展养殖培训,打通技术培训“最后一公里”,保证肉牛养殖技术及时传授到养牛户。推广《通辽市畜牧业十大主推技术及标准化牛舍建设参数》,成立通辽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推技术研发推广专家服务团,对新生犊牛两病防控等技术进行重点攻关。2022 年培养师资骨干 100名,培训冷配技术员5000人次,辐射带动养牛户10万户;到2025年,培养200名肉牛师资骨干、将全市5000名基层配种员培养成为集冷配、防疫、养殖、饲草料种植等技能于一身的养牛明白人方向转变。


16

做好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

总结推广开发区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经验,逐步扩大试点范围。2022年,库伦旗、霍林郭勒市全面开展试点工作,奈曼旗、科左中旗选取部分乡镇开展试点工作;到2025年全市范围内实现全覆盖,有效解决基层防疫工作力量不足问题。



强化肉牛品牌管理体系建设


17

强化品牌培育宣传

加大“科尔沁牛”区域公用品牌、企业品牌、特色牛肉产品品牌创建力度,提升“科尔沁牛”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及品牌价值,实现品牌产品溢价20%以上。鼓励引导肉牛养殖、加工企业认证绿色、有机、地理标志农产品,逐步增加肉牛产业绿色、有机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比例,为叫响“科尔沁牛”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提供有力支撑。


保障措施





1

加强组织领导

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,农牧、发改、财政、工信、金融、商务、科技、生态环境、自然资源等部门为成员的通辽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,统筹谋划、决策和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。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牧局,落实领导小组交办的各项任务,加强部门、地区之间的协调合作。各旗县市区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,建立健全工作机制,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。



2

加大资金投入

各地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、集中投向产业链条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,通过贷款贴息、以奖代补等方式,发挥政府财政资金“四两拨千斤”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,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。积极开展涉农资金整合,把肉牛产业作为涉农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,确保财政支持肉牛产业发展资金总量持续增加、比例稳步提高。吸引金融资本投入,鼓励金融机构把肉牛产业作为信贷投放重点,针对肉牛产业发展特点推出年限长、利率低、还款方式灵活的信贷产品,改进金融服务。发挥政策性肉牛保险增信作用,探索开展保单质押融资等业务,2022年投保肉牛60万头,撬动金融资本150亿元以上;到 2025 年投保肉牛保险 100万头,撬动金融资本200亿元以上。



3

完善政策扶持

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肉牛产业发展的扶持项目,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肉牛产业的相关政策。加强用地保障,全面落实生产设施用地、附属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政策,支持养殖场和屠宰加工、冷链物流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。加大创新支持力度,推动科技计划管理、成果转化、经费管理改革,落实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、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优惠及分红激励政策。





资料来源:

通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

图片:张启民 康永

编辑制作 :塔娜



编辑 | 塔娜 

校对 | 石若冰 许红霞

审核 | 阿力玛






  
二维码

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

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陆
加入签名
Ctrl + Enter 快速发布